向蔡康永学说话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绝对实用的书,一部渗透玄机的口才指导书。
  说话有讲究:只有将话说的悦耳,让人听着舒服、满意,才能说服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话绝对不仅是刷嘴皮子,而是深藏为人处事的真功夫。
  懂得说话的人,能在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能在进退两难时,左右逢源。
  口才流利不是会说话的标准,即使口拙的人,只要关心别人,就会变成很棒的说话者。
  说话是很重要的学问,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
目录
第一篇 口吐莲花,新鲜动人
 说话要及时,谨慎为上策
 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说话留点余地,让大家都有台阶下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交谈
 批评有界限,见好就要收
 直话曲着说,给人留余地
 学会让对方开心地拒绝
 学会在道歉中含有赞美之词
 在互动的氛围中与人交谈
 天天说话不等于会说话
 做不成的事情可以说成
 为什么语言总要花样翻新
 如何让语言充满魅力
 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口吐莲花,新鲜动人
  说话要及时,谨慎为上策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言不在多,时机要紧。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个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给嘴巴拴一个把门,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因此,时机对一个想让自己变得优秀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但何时才是这“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判明并及时抓住时机,并没有一定的规则,主要根据谈话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对方的心情,当时的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
  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应该能够很快地说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能够说得恰到好处。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才能。这种具有优越时机感的人,在遭遇不测时也能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便不无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
  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毕恭毕敬地拜问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提起这话。江乙又去见安陵君,说:“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此时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射死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仰天大笑,说:“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些时,安陵君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臣进宫就与大王同共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如果大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对他更加宠信了。
  这件事说明,把握说话时机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一旦时机成熟,便是自己出动之时。
  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想回答而对方又发问的问题,这时不妨采用寓理于事的方法,即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
  大家都知道,罗斯福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在他连任当天,许多记者都抢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有位年轻记者有幸得到罗斯福的接待。这个年轻人受宠若惊。然而罗斯福并没有正面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一块蛋糕。
  记者十分高兴,他很快便把蛋糕吃下去了。接着,总统又一连请他吃了两块蛋糕。这位年轻记者其实肚子已经饱了,然而盛情难却,他还是勉强吃了下去。
  当记者正在抹嘴之际,罗斯福总统又笑吟吟的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那记者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只好向总统表明。
  这时,罗斯福总统笑着对他说:“这下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刚才你一定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罗斯福的聪明就在于此,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记者借连吃四块蛋糕的感受而体会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想,真可谓高明之极。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你要向某人提建议,而这个建议直白地说出来,很抽象、难理解,或者会使对方不高兴,特别是对上级提建议。如果寓理于事,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建议了。让我们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寓理于事,不言自明”,是一种很高明的人际应对技巧。但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所讲之事必须通俗明白,易为对方理解和接受。若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那只会弄巧成拙。
  说话留点余地,让大家都有台阶下
  在和别人交往时,如果遇到不宜直说,但又不得不说的情况时,采用顺水推舟的说话技巧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顺水推舟,就是借助别人先造成的“势”,然后就此一“推”,便顺顺当当地将问题解决了。
  武则天当政时,天下禁屠。御史娄师德出现陕州,一次吃饭时,厨人端上了肉。娄师德便问:已经禁屠了,哪来的羊肉?厨人回道:“狼咬死羊。”看来娄大人口福不浅,知道他大驾光临,便有狼咬死羊,足见厨师训练有素,其主人教导有方。你看,禁也没有破,肉也有得吃,这“水”是够“顺”的了。不消说,只需轻轻一推,自然会“轻舟已过万重山”。过一会儿又端上鱼丸子,娄问何来鱼?许是事先培训不到家,厨人回曰:“狼咬伤鱼”,师德叱道:“智短汉,何不说獭咬伤鱼?”其实他也心知肚明,只是不愿说破罢了。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顺水推舟的道理,娄师德给了厨师一个顺水人情,既使厨师下得来台,又使气氛不至于尴尬。他接着别人造的“水势”,顺手推了一叶帆船,倒也顺风顺水。岸上的人也必定心情愉悦。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因此,要学会见机行事。
  有时运用顺水推舟的说话方式,可以让我们保全别人的面子,又让为自己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话说,有位外宾来中国餐馆吃饭,看到景泰蓝的筷子,十分喜欢,就偷偷地放到上衣口袋里。
  谁知,这一幕被一旁的服务小姐看到了,但她没有当场给外宾难堪,而是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景泰蓝女筷的绸面小匣说:“先生,我发现您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女筷颇有点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经理同意,我们把这双图案最精美的景泰蓝女筷赠送给您,并按最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
  这位外宾自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音。在表示谢意之后,他借口多喝了两杯,误将女筷插入衣袋,从而,借此下了台阶。
  中国的景泰蓝工艺,堪称世界一绝。这位外宾爱不释手,并想浑水摸鱼,据为己有,也情有可原。但如果听之任之则国家不仅要受损,而且引起连锁反应式的严重后果。因此,制止是必须的,但不能直言不讳地指责,那样会置对方于难堪的境地,严重的话可能造成国际上的不良影响。服务小姐顺水推舟的手法既保住了客人的面子,又避免国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把握好说话曲直的分寸,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境况时,你也不妨采用一下顺水推舟的说话技巧。这样会让你在为人处世中如鱼得水,让你成为一个掌控局面的高手,不光如此,你还可以借机捞得不少好人缘呢!毕竟,谁都喜欢跟说话委婉、处事聪明的人交朋友呢。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交谈
  如果你想让别人有兴趣和你交谈下去,一个屡试不爽的技巧就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每个人潜意识里都在寻找一种“自我重要感”,当你和对方沟通的时候,谈论他感兴趣的事,他会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艾德华?海瑞曼退伍后,康伯兰谷地区的富豪范克豪斯,从一文不名到大富大贵的过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很想到范克豪斯的公司里去上班,但是,范克豪斯是出了名的讨厌那些找工作的人。海瑞曼经过了解,发现范克豪斯最大的兴趣就是权利和金钱。他有一位很精明严肃的秘书。海瑞曼研究了那位秘书的兴趣和目标后,就直接去拜访她。当海瑞曼告诉那位秘书,他有个建议要给范克豪斯,这个建议可能使范克豪斯在经济和政治上一举两得时,秘书感到有兴趣了。海瑞曼又对她说,她在范克豪斯的成功中,扮演着极具建设性的角色。
  那次谈话之后秘书安排了海瑞曼去见范克豪斯先生。当海瑞曼一走进范克豪斯那大得吓人的办公室,就决定不要直说打算找工作了。范克豪斯坐在一张雕刻的大桌子后面,对海瑞曼吼道:“什么事啊,年轻人?”海瑞曼回答说:“范克豪斯先生,我相信我能为你赚更多的钱。”范克豪斯马上站了起来,请海瑞曼到一张大沙发上坐下。海瑞曼一一地说出他的构想和自己的条件资历,来描绘这些建议,而且说明这些对范克豪斯事业和个人的成功会有多大的贡献。经过对海瑞曼的了解,范克豪斯雇用了他。
  让一个目空一切,特别讨厌那些找工作的人的大老板,能够坐下来和一个一名不文的年轻人交谈,进而雇用了他。海瑞曼一开口就谈到了范克豪斯最感兴趣的话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罗斯福总统每次接见来访者,他都会在接见之前抽出时间了解这个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找到令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防止自己在谈话时处于劣势。
  有人也许会觉得,作为总统,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了解别人的喜好,让别人有兴趣和自己交谈。其实,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不仅仅是能让别人有兴趣和自己交谈,而且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能增加自己的个人的魅力。
  凡是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敬佩与他的知识渊博。“无论是一个牧童,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同他谈些什么。”勃莱特福写道。
  一次,哈佛大学一位学生到校长室申请一笔学生贷款,被批准了,该生万分感激地向哈佛大学校长伊里特博士道谢。正要退出时,伊里特请该生再坐一会儿,和他攀谈了起来:“你在自己的房间里亲手做饭吃,是吗?我上大学时也做过。我做过牛肉猩子头,你做过没有?要是煮得很烂,这可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呢!你吃的东西必须有足够的分量。”最后他又详细地告诉学生怎样挑选牛肉,怎样用文火焖煮,怎样切碎。
  了不起的哈佛大学校长,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谁能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
  要想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有魅力的人,那就记住,多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批评有界限,见好就要收
  批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小时候调皮被家长批评过,上学的时候学习不认真被老师批评,工作了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过……毋庸置疑,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其实批评是一种负面的激励,它的目的在于使人奋发向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批评,都必须掌握一个恰当的标准见好就收;否则,批评的作用会适得其反。
  某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炎夏训练休息时,战士小陈到伙房里拿了一根黄瓜解渴。结果,晚上连里点名时干部批评他吃黄瓜是严重的自私自利,多吃多占,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并要他在会上检讨。小陈虽然很难接受这样的批评,但还是认了错,作了深刻的检讨。事后,连里无论批评谁,都总把他作为反面例子讲一遍。小陈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从此,他整天闷闷不乐,工作无精打采,由一个原来较先进的战士变成了后进战士。这个连队少了一根黄瓜,多了一个后进战士。这就是小题大做,无限上纲,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批评的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以为自己占了理,就得理不饶人,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最不高明的批评方法。聪明的人在批评人时,总是“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注意:批评别人时,每次只提及一点或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批评的问题太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也是点到为止,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批评个没完没了,反而达不到目的。
  一般来说,批评应该掌握好批评的度,适可而止,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因为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帮助别人。一个人犯了错误,对这个错误的某一点只需提醒一下就行了。再提第二次是没有必要的,提第三次就变得“婆婆妈妈”了。
  平时我们说话办事要掌握分寸,注意界限等,就是强调要把握事物的“度”。就如医生为病人开药一样,剂量不够,则疗效甚微,甚至没有疗效;剂量过大,则可能致人不测,甚至死亡。批评也是一样,不痛不痒,无济于事;批评过头,苛责于人,也会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准确掌握批评的“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卡耐基指出:适度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指一个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为人处世,都要有个“度”,否定和批评也是如此。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称度为“分寸”,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适当、适度,要讲究分寸,过与不及都是应当避免的。
  那么,怎样理解否定和批评的“度”的问题呢?根据卡耐基理论,按照“度”的一般规定,可做出下述分析。
  1?质的把握
  一般说来,批评和否定,大都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进行,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就有一个质的差别问题。
  2?量的限制
  同是犯错误,轻、重可能不同,批评的语言也应随机应变。倘若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各打四十大板,就会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该轻则轻,不能揪着辫子不放;该重则重,切莫姑息迁就。此外,男女性别不同、心理有异,因而在批评异性时,还要作适当考虑,做到有理、有节。
  直话曲着说,给人留余地
  说话是门艺术,懂得说话艺术的人都知道,轻话不可重说,直话要曲说。如果一定要说清,也不必说绝,多给对方留余地,学会“事缓则圆”,“曲则全”的智慧。养成直话曲说的语言习惯,能更轻松和谐地与人沟通合作。
  哈恰图良是苏联著名作曲家,而罗斯特是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大提琴家,有一次,罗斯特请哈恰图良为自己写了一部狂想协奏曲。但是,当罗斯特拿到这部狂想协奏曲之后,却觉得有几处不合自己的感觉,想让哈恰图良修改一下。而罗斯特又深深了解哈恰图良极其自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怎样才能使哈恰图良改动他的曲子呢?罗斯特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到哈恰图良,非常高兴、钦佩地对他说:“阿拉姆?伊里奇,您完成了一部极为杰出的了不起的作品,一部金碧辉煌的杰作。但有些地方是银色的,还得镀上金。”哈恰图良听了罗斯特的奉承恭维,非常满意,高兴之余,按照罗斯特的意思,修改了自己的狂想协奏曲。就这样,罗斯特懂得把想说的话,在脑子里转个弯,一样成功地达到了目的,而且还让人家欣然接受。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果把话说得太直、太透,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者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意思又不能不表达。所以说话转个弯儿,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了条后路。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宴会。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很重要。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把银盘“夺”回来,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语表示完全赞同,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丘吉尔的委婉表达,既使主人没有失去心爱的盘子,又照顾了外交官的面子,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如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快人快语,结果事情会搞砸的。
  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很难跟你合作。所以在与人交谈时,不可语言过直,因为过直的话语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会给沟通的双方带来一定的隔阂。“有话直说”,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很丢面子的。不管是上对下、或是下对上,说话的时候,稍微地迂回曲折,让听的人有思考、斟酌的时间,反而能够达到“事缓则圆”的双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