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詹姆斯•L.麦克莱恩,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讲授近代日本史二十余年。他的《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业之都》《江户与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三部著作成为研究日本历史文化不可不读的学术专著。其中《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一书赢得了美国历史学会大奖,成为英语世界研究日本历史的名著。《日本史》则是他近年出版的一部更为重要的代表作。
¥88.00元

日本史(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主编推荐:
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这个邻邦日本的讨论和争议一直热度不减,交织了无视、好奇、仇恨、欣赏、羡慕、警惕等极为复杂的情感。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和正常邦交的磨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趋于理性地看待时下的中日关系,而理性的生发,源于一颗愿意了解的心。
 
此版《日本史》是了解近代日本历史的必读之书,海南出版社最初从三个版本的日本史中精心挑选了这本,足见版本之优。詹姆斯•L.麦克莱恩用“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人惊讶于严肃的历史著作也能这么写!历史老师的必读书。
 
 
 
读者推荐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作为一部通史,读起来更像是一部跨度极长的小说而不是用苦涩难懂的字眼堆起来的文献,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蘑菇我好喜欢你(豆瓣网友)
 
怀旧的流行是一种方法,它利用昨天的实际经历来为明朝不确定的生活做好准备。当人们对变化了的世界感到没有把握的时候,以往的舒适和惬意往往能够缓解现存的忧虑,并提供一个道德指南,在未知的将来发扬光大。这是我看过最有诗意的历史书。
——花森(豆瓣网友)
 
 
内容介绍:
了解日本的近代历史,此一本书足以。本书每章都附有年表,最后还有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曾畅销多年,在读者中口碑极佳,是了解日本历史的经典之作。
 
 
 
目录
 
新版前言/1
前言詹姆斯•L.麦克莱恩/3
(译者王翔/7
(北京大学教授宋成有/11
 
 
第一篇  传统的日本/1
年表2
第一章  德川政权/6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11
◎德川家康和将军职位16
◎巩固统治21
◎权力的纵向延伸27
◎权力的正统化30
◎权力的象征及其实质36
◎日本和世界38
第二章  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46
◎城市革命48
◎城市和商业52
◎农业商品化和原初工业化57
◎对外贸易60
◎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65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72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73
◎商人对新儒学的思考79
◎平行之“道”:商家家训和农民圣人84
◎性别与现实88
◎自我和群体93
◎“身为日本人”的共性97
 
 
第二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107
年表108
第四章  明治维新/115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116
◎新论说和新宗教120
◎失败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123
◎外患125
◎美国引发危机130
◎1854~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133
◎1860~1864:公武合体138
◎1864~1868:最后的较量142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148
第五章  “新开端”/150
◎革命清算151
◎击退反对党157
◎了解西方163
◎岩仓使节团166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169
◎促进文明开化172
第六章  缔造立宪政体/177
◎执政者对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思考177
◎反对的事例和纷纭的论争180
◎伊藤博文起草宪法184
◎公民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189
◎《大日本帝国宪法》194
第七章  走向工业高度发展的未来/198
◎国家干预以及经济的基础设施199
◎松方通货紧缩和经济新方向204
◎私人企业家和轻工业的成长208
◎农村地区的贡献211
◎行业之首“棉纺业”和日本工业先驱215
◎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220
◎“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226
◎近代经济的确立229
第八章  经历明治梦想/234
◎工厂工人235
◎丈夫和妻子244
◎儿童和学校248
◎神职人员与皈依者254
◎前瞻258
 
 
第三篇  新世纪的日本/261
年表262
第九章  帝国的建立/269
◎边界和关系的重新确定270
◎新兴的帝国主义思想276
◎中日战争280
◎对俄国的胜利285
◎对朝鲜的殖民统治291
◎日本帝国主义296第十章新觉醒和新现代性/299
◎政党政治家挑战寡头执政者300
◎主流政党、群众政治运动和政党内阁305
◎大正民主与自由主义310
◎合作的帝国主义313
◎帝国的管理317
◎城市中等阶级324
◎叛逆的年轻人330
第十一章  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334
◎现代经济及其对照面335
◎焦躁不安的佃农341
◎愤怒的工人344
◎政治分歧的扩大352
◎“移山的时刻已经到来”356
◎少数民族的声音360
◎“国民的羊倌”366
◎日本何去何从369
 
 
第四篇  战争中的日本/375
年表376
第十二章“国家危急时期”/383
◎满洲事变385
◎国内激进的右翼势力和恐怖主义391
◎一意孤行394
◎保卫伪满洲国,扩大敌对行动397
◎政党政府的倒台400
◎压制政治多元化403
◎经济复苏与企业集团409
◎“二二六”事件415
第十三章  追求新秩序/419
◎滑入战争420
◎在中国的僵局423
◎新政治体制428
◎新经济体制432
◎帝国的重构436
◎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440
◎日本南进,面对美国446
◎1941年秋452
第十四章  大东亚战争/459
◎战争、政治及经济动员461
◎整顿后方467
◎统治“大东亚共荣圈”471
◎战争局势峰回路转476
◎围攻下的生活482
◎投降487
 
 
第五篇  当代日本/495
 
年表496
第十五章  被占领的岁月/501
◎美国人和日本人,麦克阿瑟和吉田茂502
◎旧梦想,新希望,普通的日本人507
◎非军事化513
◎民主化517
◎分权化523
◎转向531
◎独立536
第十六章  复兴与丰裕/544
◎自由民主党的统治547
◎高速增长与政府主导552
◎企业社团与战后复兴557
◎丰裕与新中产阶级563
◎农民家庭与幸福生活567
◎昭和晚期经验评说571
◎怀旧的流行577
第十七章  又一个新世纪/579
◎破碎的泡沫580
◎批评与寻找千年末感伤的疗法584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587
◎社会义务,自我实现592
◎麻烦的年轻人和受攻击的学校599
◎少数民族的挑战602
◎时间和自我607
 
附录611
词语注释/611
延伸读物/619
索引/643
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690 

 
新版前言
 

正当东海上空波谲云诡,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争端持续发酵之际,海南出版社推出了改版重做的《日本史》,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大概是最早记述和研究日本的国家了。古往今来,有关日本的著述可谓洋洋洒洒。时至今日,中国发表的有关日本的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肯定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大学和科研院所还设有阵容强大的日本研究中心。然而不幸的是,就国民整体而言,我们对日本是不太了解的,而且这种不了解的程度显然比世界上许多国家更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是继续对日本这个国家懵然无知,那将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如果我们真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当代世界、至少是在东亚世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那就必须对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有足够多的了解。
  对于拥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却又对自己的历史常常表现出惊人的迷惘症状的日本来说,我们如果不了解它的过去,也就不可能了解它的现在,预测它的未来。原因在于,任何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制度走向或许都摆脱不了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理论假设。在本书中,我们已经看到有关日本地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一些历史特征,这些如今依然或隐或显地存在,而且很有可能还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正如德川时期的日本将其遗产留给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样,昭和时期的日本同样也有遗产留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凡此种种,纠结缠绕,在当今日本呈现出了各种新的组合与可能性。也许,过往不会全面再现,但谁又知道,其坍塌大厦的碎片会不会被用来缔造一个新结构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准确预言日本的未来走向,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日本的现在和未来仍将受到它的过去的持续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它、了解它,而要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最佳的途径或许就是学习它的历史。
  根据读者的建议,本书新版订正了老版中的疏漏和误植,补充了一些新材料,特别是对“延伸读物”和“词汇索引”两部分做了较大分量的增补,基本恢复了原著的本来面目。书末列出的许多推荐给读者的延伸读物,主要选自有关日本史各个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也有一些是经典的或标准的史学论著。不言而喻,这些补充读物通常都反映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不仅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用于研究的文献样本,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可以成为一道可资循序渐进的深造阶梯。至于词汇索引,则提供了按图索骥的阅读便利,从而尽可能地使本书的阅读过程成为令人愉悦的学习体验。
  应该指出,我们学习和了解日本的历史,其意义并不仅仅是,甚至并不主要是出于知己知彼、克敌制胜的需要,而是一次必不可少的求知和发蒙。说到底,了解任何东西的最强有力的理由,端在其能够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愉悦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日本的历史属于人类的知识库藏。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地认识日本。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具有认知的权利和必要性,同时也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兴味的研究领域。正如本书作者詹姆斯·L.麦克莱恩教授所说:“在最深层的本质上,研究历史是一门艺术:猜测人们的动机,评价他们行为的意义,估量我们的观察,然后从我们更深的洞察中得出结论。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对于入门者还是有经验的学者而言,探索日本历史并扩大我们的知识范围都是很值得的。”
信哉斯言。
 
王翔
2014年3月19日
于浙江财经大学,学涯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