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如同一本好书,需以真心相待。在交往中,感受对方的睿智、豁达、开朗、乐善,如沐春风。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焦躁,不谄媚,不世俗,平平谈谈,一个微笑了然于心。读书要静心,交友要诚心,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人们常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易找,知己难寻,真正的友情,是不经意间爬上眉梢的喜悦,是嘴角不自觉翘起的弧度。
如同读书要多更要精,交友要广泛,也更要有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书为师,多拜多得识。”在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相逢相识继相知,相知过后就会有所选择,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这是圣人的处事之道,然世间多凡人,有高山流水,也有孟母三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中有趣味相投者,有人间知音,有青梅竹马,有知恩图报者,更有相互利用的,也有口蜜腹剑、背信弃义者,还有认敌为友、为虎作伥者。交友要看是否与自己有相近的“三观”,符合自己的性格脾气,否则定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想读完天下书是痴人梦话,想交遍世间友也是无稽之谈。只是,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到了就抓住。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寻觅俯拾皆是珠玉,慎选精醇,筛删糟粕,方能探寻真正的宝马、知音和人生永远的伯乐。毕生好学,毕生相信,就能找到“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实践出真知,知识需要检验,朋友也需要经历生活的考验。不是所有的感悟都正确,正如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指导人生。常听人说,真正的朋友是即使在一起相互无言,却也不会觉得尴尬,哪怕多年未见,仍不会觉得疏远。雨果说过:“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鲁迅也曾言:“读书,就是要把书当做朋友一样,去读懂这位‘朋友’内心最深处的世界。”对待朋友需要将心比心,互相扶持,去读懂他的内心世界,“求大同,存小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不能按照自己的脾性来要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推己度人,才会获得知己。
读书要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交友要交益友才能增长才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中许多场合开始应对自如,自身也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时,你会发现,身心日趋成熟,又何惧前路无知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