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全新阅读推广旅程的再开始。从第一届读友读品节推出的“108种指定读品”、“100种推荐读品”以及“61种第二波‘六一’节增补读品名单”,到第二届读友读品节的“105种指定书单”、“67种推荐读品名单”、“40种特别推荐书单”和“61种第二波‘六一’节增补读品名单”,读友读品节组委会对推荐品种的挑选依然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从2014年麦家、杨红樱、任志强、雷军、张泽群5位公益代言人,到2015年新增李健、刘同、蒋勋、张德芬、吴晓波、蒋方舟6位公益代言人,11位代言人全阵容更强大、更接地气、更具关注度,彰显读友读品节品牌魅力与影响力,成为吸引读者关注的又一亮点。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特别为读友读品节题辞。
代言人全阵容成重点宣传利器。推荐书目一直是读友读品节的保留曲目,适逢世界阅读日,各大书店将其作为相关营销活动主推图书,以展台或码堆的形式进行重点陈列,并将形象代言人海报在重点位置突出展示,格外抓人眼球,吸引众多读者驻足翻阅、购买。在四川文轩旗下各大门店、浙江台州市新华书店、天津图书大厦、大连市新华书店、长春市重庆路图书音像大厦、外图厦门书城、重庆书城、西西弗书店、北京字里行间书店等,均从4月21日全面开启第二届读友读品节展销活动,大幅制作的海报墙、码堆设计集中亮相,POP推介牌、微信平台、店内广播、LED屏幕滚动播放等多管齐下,让读友读品节更贴近读者。
多方营销深掘推荐书目“生产力”。选择推荐哪些图书是读友读品节组委会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每年的推荐书目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大型评选活动为基础,由活动组委会、专家、媒体、网民共同推选,适当参照其他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经过活动组委会组织多次讨论,反复筛选而产生,可谓精品中的精品。此次,《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还与新华网、中新网、腾讯网联合,专门为政府官员、企业家、90后各推荐10本好书;并联手国际9大著名出版社(集团),为读者推荐了10本近一年来新出版或修订出版的英文原版书,使推荐图书更具针对性、广泛性、国际化,更加细分,更注重影响力。
指定读品名单以及推荐图书等通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发行渠道传递到全国各地实体书店,图书馆、出版社等千余家发起单位,各大出版社、发行机构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不同宣传渠道,对书单进行宣传,广而告知,促进了书单好书的传播。此外,各地实体书店也将第二届读友读品节活动与书店自身举办的阅读活动相互叠加、配合,形成联动效应,烘托书香氛围,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
品牌效应初显,内容营销待深化。第二届读友读品节得到了众多书店的力挺,“能够为门店增加很多亮点品种”、“能够为书店提供营销支持”、“代言人能够带来更多关注”、“能够有效促进店面销售”,活动魅力跃然纸上。而这项活动已成为不少书店人心中的品牌活动。
随着活动持续深入,不少参与机构纷纷表示,期盼读友读品节好上加好,能够给书店提供更多宣传资源支持,全面惠及出版社、书店、读者,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与范围。比如再早提前发布推荐图书名单,给书店充足备货时间,尽可能协调出版社,保证推荐书目及时到货。因为书店品种数量多,且对动销率考核严格,需要给书店足够的备货时间,才能保证图书及时准确到货,实现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更有持续性地销售,最好能分成几批到货,使展台不断变化更新。其次,书店、读者对代言人关注度高,希望组委会能够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尤其希望出版社组织一定场次的营销推广活动。不少地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到店作家资源较少,读者需求强烈,往往活动能够事半功倍,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