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的焦点话题,近一个多月里更是随着国家层面的提及而热度直线上升。大会小会等各种场合,只要有媒体人的身影就不缺少融合的话题,这其中,更多是传统媒体人从传统媒体的认知角度出发为融合出谋划策,但新媒体时代,融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媒体思维、新媒体介质、新媒体人才的综合考量。为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对新媒体人进行采访,希望从新媒体人的视角,带来不一样的媒体融合理念。
  颠覆:用全新思维打造全新平台
  “我们所生长的这个时代,融合与变革、创新与革命早已经成了行业的底色。”ZAKER副总裁、数字出版在线发起人屈辰晨在谈及媒体融合时的体会时这样说道。从此前博客大行其道之时,新媒体就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一个灵丹妙药般的存在,但在变革之中,缘何有些人站起来了、有些人却倒下了?
  在屈辰晨看来,很多媒体转型尝试的失败本身并不是单纯的产品问题,也不只是受到新媒体多样形态冲击的问题,而是在移动互联网世界,轻产品、轻应用利用颠覆式、微创新的思维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迅速对传统媒体秩序形成“核打击”。虽然创新是“微小”的,但理念却是全新的。新媒体环境下,大的改变总是由每天微小的改变集聚而成,但即便其微小,就思维模式而言也是全新的,是抛开传统思维的。
  对此,《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首席执行官才华烨也表示认同。她表示,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摒弃旧有的媒体发展思维。既然现在的媒体时代被称为新媒体时代,那么,我们就要处处体现出“新”,这种“新”的体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出新,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出新、理念上的出新。当你发现发展环境、受众需求等都是全新的时候,旧有的思考方式已经不足以推动产品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全新的时代、全新的平台需要业界全新的思考方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媒体,再不自我变革与颠覆,那就真的老了。”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负责人叶存政这样感叹道。他认为,只有开展对自身的全面颠覆,才能实现自我提升,而这样的颠覆不仅仅存在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企业而言也同样重要。今天,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正所谓人在哪儿,阵地就在哪儿。当我们每天捧着手机已经不愿放下时,我们的机会在哪儿、该在哪儿发力大家应该很清楚。”他告诉记者,新媒体产品的开发,其基础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又常常源自于全新的认知。因此,不要让媒体的“圈”禁锢了思维的“界”。
  趋势:顺应需求即是大势所趋
  新媒体融合方面,人们总在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不知道,明天一觉醒来,又会有哪些新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谈及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时,屈辰晨认为,一方面,媒体形态将越加混沌,媒介方式多元化将成为主流。作为新媒体,应该更多地回归本质,没必要分属于哪种形态。因为我们不是只有看文字这一个选择,或者说只听声音、看视频的选择,媒体都在融合的过程之中,有一天我们不用去刻意分别我们获取到信息的途径是什么,媒介本身会以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延伸。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以及用户交互行为的成熟,结合用户地理位置、环境信息,媒体产品将大行其道,这种媒体形态不仅仅是让信息与人连
  通,更是让人与人、人与信息交互。
  “种种趋势就是顺应自然而来的。”屈辰晨举例说:雅虎推出的一款名为News Digest的产品可谓将融合淋漓尽致地予以呈现并获得了成功。与传统意义的新媒体不同,News Digest本身与传统媒体的节奏有些一致,每天只提供选题团队精简的“10+10”条重大新闻内容,每天仅在早上8点以及下午6点各推送一则播报通知,配合上班族的上下班时间来阅读,方便用户在等车、等电梯时快速浏览。“其实,人们现在每天接触的信息是过量的,News Digest推送的消息会对用户当天需要了解的新闻进行明确的总结,以保证用户能够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跟进。值得注意的是,News Digest提供的不仅是文字信息,还包括图片、视频、推特、地图、维基百科等视觉‘元素’,让用户有丰富的新闻体验。”屈辰晨说道。
  谈及趋势,叶存政则认为,联合、整合、融合的多平台化将是大势所趋。而多样、多姿、多彩的多渠道传播与多渠道营销更是多价值的体现平台。借助电商、网站、微博、微信、短信、户外以及落地体验活动,声势浩大的全媒体融合营销已经开始显现其价值,而这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更突出的效果。
  变革在新媒体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甚至往往不由新媒体平台本身来决定,因此,屈辰晨认为,在不确定的市场面前,大集团和小团队拥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发现变化,自我变革,对于每个新媒体企业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媒体消费这一产业链条也会在不断融合中变短,新媒体企业需要关注两个方向的发展,即永远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需求导向会让产品获得用户,留住用户,并通过用户积累不断延展产品价值;永远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形态的创新组合不仅仅是搭积木,更关乎一个媒体产品口碑和商业模式的嬗变。
  视野:用“大”视角规划新媒体路径
  “未来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媒体只有通过大胆地重构,‘无中生有’,把痛点打通,才能通则不痛,才能达成融合发展的目标。因为只有开放的融合发展,才会更有生命力。”叶存政这样说道。
  谈及开放的视野,叶存政认为,其离不开大视野。以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创新旅游媒体融合模式的体会为例,他认为,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全力打造旅游用户数据库、融合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用户,开展直接、有效、精准的点对点触碰和点对面的立体型旅游融合传播已经成为现实。而其中一些看似简单的思维运营模式是在大市场环境的认知下产生的。在举办的一些活动中人们常会感叹,原来旅游也可以这样“玩”,正因为在重构旅游营销新市场的过程中,跳出旅游做旅游,跳出广告做广告也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在新常态下,我们不能
  按常规出牌,以前不想做的,现在要看准机会有选择地抓紧做。以前卖版面、页面做广告,现在要靠创意卖效果。种种尝试,都是在重构一个全新的市场秩序。”叶存政说。
  才华烨也谈道,很多人认为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思想已经解放了很多,但这还远远不够。就曾经的媒体发展而言,现在的媒体内容已经有了太多改变,但这仅仅是媒体形式的转变。而对于新型媒体的打造而言,拘泥于媒体形式拓展这一“小”领域很难让媒体集团更强大,因为从发展初期,其视野就限制了能力的开发。
  以阿里巴巴为例,才华烨谈道,很多人认为,仅电商平台就足以让其成为该领域的大佬,可以过上相对安稳舒适的日子,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不断将触角伸向金融、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这是为什么?因为阿里巴巴并没有将视野局限于电商平台的“小”范围内。
  因此,才华烨强调,在媒体融合中,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应该去想那些不敢想的东西,应该将视野放在大市场之中。试想一下,如果推出的产品能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如果依然不能理解“大”市场到底该有多大,不清楚思维该有多宽,那么,就想想哪些是生活中需要但又有所空缺的,这或许就是规划新媒体下一步发展的路径,或许就是新一轮的机会。
  其实,内容创造者、广告主、用户等角色彼此之间的关系每天都在改变。屈辰晨认为,在规模化的前提下,免费、开放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会更容易让读者形成社群,社群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用户交互行为与内容将形成核心资产,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再生产和商业模式再造提供支撑的同时,新媒体行业的机会也正在其中孕育着。
  “我们所生长的这个时代,融合与变革、创新与革命早已经成了行业的底色。”
  “人在哪儿,阵地就在哪儿。当我们每天捧着手机不愿放下时,我们的机会在哪儿、该在哪儿发力就很清楚了。”
  “未来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媒体只有通过大胆地重构,‘无中生有’,把痛点打通,才能通则不痛,才能达成融合发展的目标。”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