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年)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安徽出版集团3部作品获奖,其中《梦焰》《少年与海》获图书奖,《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获电影奖。安徽出版集团本届获奖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出版集团前列,成为同时获得图书奖和电影奖的出版集团。
  3部作品同时获奖,看上去是硬指标,其实质是对企业软实力增强、出版主业做强的褒奖,是对安徽出版集团在传播价值观、担当社会责任、进行文化创造、打造优秀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作为和贡献的肯定。追根溯源,归结于“路子正、功夫深、业态新、人才兴”这12个字。
  路子正始终把积累、传承、传播文化作为主业发展的主方向
  安徽出版集团在多元产业发展取得成功之后,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用产业反哺主业、成就主业,让主业潜心做出版出精品。由于主业发展没有生存压力,不追求短期效益,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从而使发展有了保障、后劲和空间。
  在这个前提下,安徽出版集团为主业确定了以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时代精品、传播主流价值、引领审美风尚、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相应从粗放式的数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效益提升。各出版单位都以出版社会效益显著的作品为使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拒绝短平快,少做没有生命力的畅销书,不做快餐式的图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厚重精致的精神文化产品。
  这次获奖的3部作品都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代表,是坚守文化使命结出的硕果。《梦焰》塑造了几代军人的形象,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演绎强国强军梦的军事文学力作。《少年与海》通过孩子的视角来看大海、看森林、看社会,警醒人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富足而忽视心灵修养。《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通过回眸历史,唤醒那段惨痛的民族记忆,激励人们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安徽出版集团在积累和传承文化方面更是可圈可点。大型项目《全宋文》《昆曲艺术大典》《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中国红》《朱子全书》《李鸿章全集》《胡适全集》等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这些精品力作不仅获得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肯定,在国内读者中有良好口碑,在海外也广受欢迎。截至目前,共有68个项目获得国家“三大奖”,1000多种图书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近5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资助扶持资金累计达3亿多元;《中国红》等成功输往海外,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正在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
  功夫深 “十年磨一剑”抓布局谋资源打造精品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做出版的本事和功夫主要体现为拥有的版权和作者资源,以及通过创意和策划把内容资源呈现出来的水平。安徽出版集团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且下得早、下得准、下得深,提前布局,超前谋划,占领先机。正如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所说:“5年前要为5年后布局,5年后才能看出5年前布局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是出版资源的核心。安徽出版集团加强与国家级文化艺术机构签订战略协议,获得馆藏资源的优先出版权,已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中国美术全集》等一批精品力作。近期将与安徽省无为县等馆藏丰富的地方图书文博机构开展合作。在8月底举行的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安徽美术出版社整理山西永乐宫资料出版的《瑞应永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
  作者是出版资源的抓手。安徽出版集团注重找大师、傍“大款”、跟“大腕”,积极为他们出点子、作策划、搞服务,赢得一批文坛大家和知名专家学者纷纷汇聚这里,为主业发展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苗长水是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老朋友,该社打算出版一部反映强国强军梦的文学作品,他愉快地接受了约请,成就了获得图书奖的《梦焰》。2013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得知著名作家张炜想创作“一首唱给野生动物的赞歌和一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长篇生态史诗”的构想时,带着编辑和营销方案,第一时间赶往山东济南,从而成功取得《少年与海》的版权。
  为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安徽出版集团在京沪两地进行了机构布局。2013年5月,在北京成立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8月,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时代国际出版传媒(上海)公司。仅一年多的时间,两家机构就做得风生水起。2014年7月29日~31日,时代国际出版传媒(上海)公司在上海自贸区举行2014年境外新版图书展,20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携近2万册新书参展,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内容是静态的资源,只有通过创意设计和策划,才能把内容资源变成有生命力的作品。早在2009年年初,安徽出版集团就敏锐地感到海洋地位越来越重要。于是,决定投资拍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联系编剧,七易剧本,三请导演,四处寻找演员,历时两年拍摄,终于打磨出这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获奖影片。
  业态新 打造以出版主业为龙头的时代产业群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安徽出版集团全资投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首部由出版企业投资拍摄的史诗巨片。由此起步,集团立足大文化,深耕产业链,“跳出出版做出版”,形成一个以出版为龙头,集影视、数字出版、在线教育、文化旅游、文化物流、艺术品经营、文化智能建筑等于一体的“时代产业群”。安徽出版集团的业态创新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传统图书出版与影视剧生产相互对接、立体出版趋势日益明显。在2012年《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投放市场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后,又投资拍摄了《决战前》《老爸驾到》等多部影视剧,平均收益率在20%以上。2014年年初,联合京沪等地影视界知名编剧、制片人、发行人,成立时代雅视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搜狐2014十大热播剧之首《我的老婆八零后》近日开机;和安徽大学联合成立“时代影视文学创作中心”,已储备200余部优秀影视剧本;以影视剧债权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商业保理公司正在筹建。
  二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走向以“时光流影TIMEFACE”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和按需印刷。目前,该平台用户点击活跃,日上传图片数万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沉淀,这个平台将成为国内第一大出版内容数据库,为出版社提供海量内容资源支撑。这些资源既能对外出售版权,也可通过对内容的分拆、嫁接、开发,推出图书、期刊、影视等交叉艺术形式产品,带动衍生产品,实现内容的多载体增值。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在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时光站”仪式,进一步在全球布局。
  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文化产业和多元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整合信息内容、传播渠道、发行平台与接受终端资源,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通过集成、嫁接、衍生,推动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微电影、短视频、微视频创作生产迅速推进,文化物流产业不断壮大,文化旅游蓬勃发展,艺术品收藏、授权、交易和拍卖开始起步,以“时代教育在线”为核心的数字教育服务平台进入安徽全省教育市场。集团所属安泰科技股份公司将文化元素导入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8月,该公司股票获准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有望在2015年年底前实现创业板IPO。
  人才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对文化产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安徽出版集团着力健全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岗位凭业绩、收入看贡献”的用人机制,研究谋划股权分配激励机制,统筹抓好专业人才与管理团队、案头工作者与市场操盘手、传统人才与新兴力量、存量开发与增量引进,培养一支自己的队伍。坚持事业每发展一步,人才培养就跟进一步,甚至提前布局储备好人才。
  产业扩张和新型业态发展急需创新人才。坚持需求导向,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成熟人才、领军人才,破格以求,大胆使用。2011年,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高级管理和专业人才。为推进“时光流影TIMEFACE”发展,在3个月时间内,有计划地在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引进50多人。正是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人才队伍,使“时光流影TIMEFACE”在数字出版领域横空出世,一炮打响。安徽出版集团对引进来的人才既给“平台和舞台”,还配“灯光和音响”,让人干得带劲。2011年面向全球引进的那一批人才现在都走上了重要岗位。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旭即将到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任总编辑,负责“时光流影TIMEFACE”的内容生产。为了把引进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留住用好,正在探索用股权众筹的方式激励他们。
  在用好“空降兵”的同时,集团更加注重培养使用“本土”队伍。打破学历、年龄、职级、资历等框框,营造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成长环境。胡凌飞原是出版社的一名年轻编辑,因其懂财务、会运作,被调整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一搏天空;出版社一位老编辑十四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编辑完成《李鸿章全集》,集团力主将其提拔到中层副职;市场星报社蒋乃纯和桑红青从传统媒体人华丽转身,成为微电影和小记者项目负责人;设立青年创意扶持基金“翼基金”,为青年员工梦想成真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才定,天下定;人才兴,事业旺。安徽出版集团立足现实开发使用人才,着眼长远培养储备人才。因为企业土壤“肥”了起来,带来人“活”了起来、事业“火”了起来、品牌“香”了起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使企业走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突破之路。王亚非说:“回首近10年,我们集团最大的成功和收获不是发展业绩,而是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激情,在状态,想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团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