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教辅书热卖。9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教辅图书专区看到,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精挑细选。他们怎样选择教辅图书?在购买过程中又有哪些困惑?中小学教材教辅究竟质量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学生吐槽:
  使用时才发现内容差错
  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的教辅专区时,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新华事业部的杨文轩正在向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两位高二学生介绍《5年高考3年模拟》一书的二维码使用方法。其中一位学生对记者说:“我们选择《5年高考3年模拟》就是感觉它的纸张还不错。纸张太差的,看着不舒服,自己都不想用。另外,有答案全解,也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北大附中一位高二女生告诉记者,市面上教辅图书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购买选择上,她会比较谨慎,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也显得格外重要。“首先,班里同学做过发现有错的,肯定是不能买。其次,答案有没有全解,也是一个选择的重要标准。”另外,由于她在重点中学读书,在教辅题目的难度上,她也做一定考虑。“有些教辅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就完全没必要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在选择教材教辅图书时首先关注印刷和外观。他们会看纸张质量、封面粘接情况以及印刷字迹、墨色等。也有学生向记者吐槽说,他们在使用教辅图书过程中会遇到文字、内容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在个别语法、逻辑、数字、标点符号等方面出现错误。但这在选书、买书的时候不太容易发现。此外,也有学生说,他们发现“一本教材有几十种参考书,原创少、抄袭多”。
  家长苦恼:
  我们有“选择综合征”
  在北京图书大厦,记者看到有学生家长手里抱着10多本教辅图书去收银台结账。当记者上前询问,买这么多会不会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时,该家长“义正词严”地表示:“那没办法,我们在这儿一本本地花时间鉴别,也不一定能鉴别出个一二三来。干脆多买几本回去,在平常练习中比较着做,哪本适合用哪本,我们只能‘实践出真知’。”
  旁边一位孩子在北京育才学校读小学4年级的家长同样道出了这样的无奈:“看起来都差不多,我们就是翻一翻,看看用纸、看看出题,大面上没什么错儿也就买了。如果出版社在源头上替我们把好关,我们也多少省点心。”
  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印刷上字迹不清楚、散页、倒装这样的现象倒是并不多见,他们最大的困扰是市面上教辅图书太多,给他们选择、购书造成了很大困扰,以至于出现“选择综合征”。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辅图书,只能采取花冤枉钱的“笨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辅书有多个版本。家长们在选购教辅图书中也没有固定倾向的出版社和版本,选择的依据主要靠口耳相传,来自身边老师、同学、家长的推荐。
  此外,记者发现,很多教辅图书都印着“最新修订”“与最新教材同步”等字样。一位在北京图书大厦工作的店员说,由于近几年中小学教材修订频繁,很多教辅图书都在图书封面上打上类似字样,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可究竟有没有在内容细节上下功夫修订,就不得而知了。
  教师建议:
  多买教辅不如多读经典
  相对家长、学生而言,教师在教辅图书选择方面困扰相对较少,目标更为明确。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教师吴坪说,她倾向于选择与教材同步的教辅图书。“这样知识点能够得到及时巩固,且方便老师批改”。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小学6年级教师孙健权称,他对平常用的《语文园地》比较认可,原因主要在于题目难度适中。“小学阶段,练习题完全没必要多做,一本足够。”孙老师直言市面上确实存在教辅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题目连老师都看不懂,纳闷到底是什么意思,更何况学生”。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小学2年级英语教师胡老师告诉记者,她不会随意给学生推荐教辅图书,为减轻学生负担,她会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挑选教辅图书中一部分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把整个题目都发给学生做,没有必要,因为有些题目很相似。”胡老师说。
  中关村二小5年级语文学科罗老师同样认为,小学阶段没有必要购买多种教辅。她说:“其实课堂上的讲练结合已经足够,我倒倾向于推荐一些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书目,学生们可以购买,也可以相互借阅。”《草房子》《绿山墙的安妮》《夏洛的网》等都是罗老师给小学5年级的推荐书目。
  巨人学校讲师吴越,主要负责小学2年级至5年级的语文辅导,在她看来,市面上教材全解类图书对于学生有利有弊。“虽然小到字的读音、词的辨析,大到课文解读、讲解到位,细致入微。但这类书太细致和全面,反倒冲击和削弱了学生在课上接受新课程、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